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浪潮中,以郵票為代表的郵政文化始終占據著獨特的位置。全國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探尋郵政文化發展的新路徑。
郵票被譽為“國家名片”,在全球范圍內傳遞著各國的文化與風貌。張頤武指出:“盡管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郵票的使用屬性發生變化,但其承載的文化價值卻愈發純粹。”如今,郵票已從單純的寄信憑證,轉變為兼具審美與收藏價值的文化載體,在文化領域的貢獻愈發凸顯。
面對時代的挑戰,科技創新成為郵票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張頤武強調,從基礎的防偽加密技術,到前沿的區塊鏈、人工智能、AI技術,都為郵票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這些技術不僅能保障郵票的品質與價值,還能進一步挖掘其商業潛力。正如張頤武所說:“這不是對傳統的顛覆,而是用科技語言翻譯文化密碼,讓老物件講出新故事。”
近年來,中國郵政也在文化創新模式上積極探索,在郵票郵品設計形式、表現內容上不斷推陳出新。如將郵票與盲盒結合,還與游戲以及年輕人喜愛的二次元動漫等熱門IP展開合作。張頤武認為,這些跨界合作是挖掘郵票多元價值的有效途徑,讓郵票的文化功能在新形態中得以彰顯。“郵票早已超越了寄信的單一價值,通過創新形式,它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張頤武說道。
冰雪郵局凝固北國浪漫,燒烤郵局升騰人間煙火。“當郵票的功能從郵資憑證轉向文化符號,主題郵局也可以成為城市文旅新地標。”張頤武表示。除了郵票,郵政文化的另一個重要載體——主題郵局,也成為這次采訪的主要話題。隨著哈爾濱、淄博等地旅游產業的走紅,當地的主題郵局也應時而起,郵政與地方文旅的融合日益緊密。張頤武建議,應充分利用郵政文化的特殊吸引力,在風景優美、人氣旺盛的景區設立主題郵局,將其打造成為特色旅游紀念打卡點。這樣一來,郵政不僅能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還能進一步深化自身的文化形象。
展望未來,張頤武認為,郵政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只要我們堅持科技與文化創新,充分挖掘郵政文化的特色與價值,郵票等文化載體必將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釋放出獨一無二的文化魅力。”對此,張頤武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