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快遞業作為服務生產生活、暢通經濟循環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國兩會期間,就郵政快遞業在鄉村振興和智慧物流領域的創新實踐,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為我們勾勒出行業的發展圖景,更為未來趨勢注入了新的思考。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深化快遞進村,加強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郵政快遞業作為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承擔著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助力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鄉的重要使命。”馬軍勝指出,“推進融合發展,有利于改善農村運輸服務體系,構建起連接田間地頭與消費終端的毛細血管網絡。它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要素雙向流動的重要抓手。”
物流通,百業興;要素活,鄉村旺。在談到郵政快遞業應如何在這一戰略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時,馬軍勝認為,其核心在于優化網絡布局,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將郵政網點、交通場站、供銷站點升級為綜合服務中心,實現運力共享與設施復用。通過統一分揀、共同配送,實現縣域快遞集中分撥、鄉村統一投遞,既解決快遞進村成本高的難題,又提升郵政普遍服務網絡的使用效能。“當快遞進村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激活的是整個鄉村經濟的神經末梢。”馬軍勝說。
每個快遞包裹都散發出民生的溫度,每條物流線路都躍動著發展的脈搏。馬軍勝鼓勵郵政企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勇當開路先鋒,充分發揮網絡基礎優勢與資源整合能力,在三級物流體系建設中主動承擔樞紐責任,在運力資源調配中展現集約化運營優勢,努力成為暢通城鄉循環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針對偏遠地區“望得見山、送不出村”的天然屏障,馬軍勝表示:“無人機快遞作為現代智慧物流體系的重要創新,為破解偏遠地區‘最后一公里’難題提供了選擇性解決方案。”馬軍勝指出,無人機配送通過低空運輸網絡構建“點對點”直達模式,突破地形限制,實現精準投遞,大大壓縮運輸時間,有效解決因自然屏障導致的物流斷點問題,顯著提高特殊地區的物流效率,為農產品上行開辟了新通道。
目前,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正在布局低空物流服務,探索邁向規模化運營。當四川羌寨的脆李48小時直達北上廣深,城鄉差距便在物流效率中逐步消弭。“智慧物流也在重塑城鄉關系”,馬軍勝提到,無人機快遞突破了傳統物流服務半徑的物理限制,使偏遠地區居民得以平等獲取高時效服務,強化了農村居民對現代化公共服務的融入感與獲得感,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從經濟協同維度看,無人機物流網絡構建了雙向價值流動通道。一方面通過建立農產品“產地—消費終端”直連機制,降低流通損耗,推動特色農產品增值;另一方面,工業品下行通道的效率優化,使農村市場滲透率提高,激發了農村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形成“以流促產、以產帶流”的良性循環。“這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里程碑”。
對于行業未來發展,馬軍勝滿懷信心,并表達了“四個更”的期待:“更高質量的服務網絡、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更可持續的綠色轉型、更富成效的協同融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郵政快遞業必將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的歷史性跨越,成為暢通經濟大循環、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馬軍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