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郵區(qū)中心的蜀山場地,80輛白色的小車正沿著分揀平臺往來穿梭。它們頭頂一個小托盤,憑借著一流的“駕駛技術”,或排隊候件,或轉彎避讓,或遇車急剎,或翻盤卸車,一系列動作如行云流水,分揀平臺井然有序。這些顏值極高的小車就是合肥郵區(qū)中心的“新員工”。生產現場的作業(yè)人員親切地稱呼這些朝夕相處的伙伴為“郵小白”。
2024年“雙11”期間,“郵小白”智能分揀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占地300平方米,依托雙層桌面平臺、80臺智能分揀機器人和130個集包格口,分揀效率可達5400件/小時,有效增強了蜀山場地輕薄件和小件郵件的處理能力。
“‘郵小白’的運行速度可達2米/秒,與3D分揀機協同作業(yè),分揀準確率高達99.99%,且具備超強待機能力,充電15分鐘即可運行4小時,是我們內部分揀的得力幫手和優(yōu)秀同事。”合肥郵區(qū)中心蜀山場地生產主管邵葉宏夸贊道。
相比于這些“新員工”,合肥郵區(qū)中心瑤海出口場地的300臺“小黃人”可是實打實的“老員工”了。自2017年正式上崗,今年已經是它們在郵政工作的第九個年頭了。
“小黃人”智能分揀系統由10個供件臺和135個集包格口構成,主要分揀5千克以下的郵件,2022年完成改造升級后,分揀效率可達到1.2萬件/小時,單日郵件處理量約10萬件。“小黃人”所處的平面魔毯相當于一張地圖,指令發(fā)出后,“小黃人”們就會按照識別的面單信息和芯片定位尋找各自的目標,以最優(yōu)路線將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揀工作。若是感覺“累了”,它們還會自己跑到充電區(qū)“休息”,補充能量。
“‘小黃人’智能分揀系統應用以來,承擔著瑤海出口場地50%的小件處理工作,節(jié)約用工60%以上,在每年的旺季生產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合肥郵區(qū)中心瑤海場地作業(yè)人員林敏捷說。
最近在合肥郵區(qū)中心蜀山場地,我們還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景象:一輛無人牽引車播放著歡快的音樂,拉著沉重的籠車在生產現場不知疲倦地往來穿梭。到達指定位置后,它會與所拉的籠車自動脫鉤,然后自動掛上另一輛籠車開啟下一步工作。這是蜀山場地自2024年11月開始試點運行的無人盤駁作業(yè)場景。
“我們根據生產作業(yè)流程,針對異形件和輕薄件兩種類型郵件,為無人牽引車設計了兩條運行線路。管理人員只需通過手機下達指令,牽引車即會按照事先設定的動作和路線開始運行,大大減輕了作業(yè)人員的勞動強度。”合肥郵區(qū)中心進口車間負責人陳浩介紹道。
無人牽引車的試點是合肥郵區(qū)中心打造無人化場景的積極探索,用以彌補場內斷點。該車通過激光雷達和視覺的多模態(tài)融合定位、融合感知和規(guī)劃,實現L4級無人駕駛,并且利用5G通信實現封閉現場內的自主導航、自主避障和故障自檢等功能。每臺無人牽引車日均拉運郵件1.3萬件,可減少相當于2名駕駛員的用工成本。基于場內無人牽引車的試點效果,合肥郵區(qū)中心還快速拓展應用場景,引入外部企業(yè),設計場院無人甩掛盤駁牽引車,助力實現場院盤駁無人化,打造無人化場景應用和推廣的樣板,以“質”取勝,全力服務新質生產力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