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國家保障糧食安全、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重要抓手。”2025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龍里縣分公司投遞員莫富元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機耕道、渠道、高位水池等永久建筑物建設難免涉及占用耕地。”但莫富元在履職中了解到,一方面,因土地指標有限,無法落地建設為農業產業提供安全保障和供水保障的矛盾。另一方面,西南三省特別是貴州山區較多,坡度較大,各種自然條件參差不齊,各地高標準農田需要建設的內容不一,導致國家規定的建設內容在三區難以落地,一些建設內容建了但用處不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龍里縣分公司投遞員莫富元
針對存在的諸多問題,他建議,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用地,建立“綠色通道”,簡化或者免去辦理占地使用手續和耕地占補平衡工作。針對西南三省特別是貴州地形地貌情況因地制宜設置建設指標,科學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概(預)算定額及有關政策,確保建設內容科學、合理,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達到高質量發展需求,同時恢復國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護費,設立管護補貼資金,建立完善有效的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
“貴州山區多,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常受土地坡度以及在風景名勝區范圍等限制無法申報,導致機耕道等基礎設施無法完善,但群眾想完善農田基礎設施的意愿又特別強烈。”他認為,針對西南三省特別是貴州山區坡度較大的實際,可適當放寬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針對坡度大于25度但耕地面積不低于50畝的區域和風景名勝區范圍的永久基本農田同步納入建設范圍,盡最大可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