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我投遞的21個建制村來看,大部分村莊收派包裹總量偏小,村級綜合服務站代收代投利潤微薄,人員積極性有待提高。”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河北省邢臺市城區寄遞事業部鄉郵投遞員郭紅崗十分關心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成效。
結合23年的工作經歷,他發現村級綜合服務站普遍存在上述問題,“我建議推廣農村寄遞物流公益性崗位,從事包裹信件收發、直播帶貨等工作,并結合各地情況開展更多業務,提高村級綜合服務站服務品質。”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34.6萬個。“村級綜合服務站不光要建得起,還要留得住。”郭紅崗說,以邢臺市南市村綜合服務站為例,當地夫妻經營便利店買賣的同時負責代投、代收快遞及其他綜合業務,該站每天代投快遞包裹約20件,每件提成0.3元;代收快遞包裹約10件,每件提成1元,每天額外收入不足20元。繁忙時分身乏術,且代收代投包裹帶來的收益較低,導致服務站人員積極性不強。
“針對這個問題,我建議推廣農村寄遞物流公益性崗位,聘用當地低收入人群專門經營服務站業務,提升服務質量。初期階段工資可以低一點,但也能為低收入人群幫補部分收入。”郭紅崗說。在資金來源方面,他建議國家層面給予政策資金支持,郵政快遞公司也適當為崗位提供一些補助,集成政府與郵政快遞企業的資源優勢。
郭紅崗認為,專人專崗運營服務站有利于提升快遞收派質量,確保包裹妥投,發展“上門收件”業務。人員閑暇之余還能進行電商直播,助推當地農產品走向全國。
村級綜合服務站公益性崗位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郭紅崗坦言,去年9月,邢臺市心長村服務站推出“政務一窗通辦”服務,實現快遞收發、政務代辦、商品采購、金融服務等多功能聚合,與公益性崗位“一人多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實際操作時發現,村民們還是不太相信服務站,不愿來這辦事。”在郭紅崗看來,未來企業還需多開展崗位培訓,營造良好口碑,形成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