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行信貸客戶經理實地走訪,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有了綠色金融的保駕護航,企業得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產能,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楊蘭 攝
綠色江西,魅力無限。近年來,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服務新模式,通過業務轉型和服務創新,以綠色金融滋養綠色發展,全面助力科創企業、制造業、綠色產業等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末,該分行綠色貸款余額超187億元,年凈增超25億元,增幅近16%,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含“綠”量更足。
增加環保“含金量”
“有了郵儲銀行的支持,我們將創造更多變廢為寶的奇跡!”近日,上饒市某科技企業負責人向前來走訪的郵儲銀行上饒市分行信貸客戶經理說道。
據悉,該企業主營廢金屬購銷和鋁制品、鋁灰(渣)加工、銷售以及汽車、摩托車鋁活塞配件制造等,是當地的一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這兩年,該企業生產經營蒸蒸日上,但因自有資金不足,錯失了很多發展機遇。
隨著市場的加速回暖,鋁錠訂單量驟增。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該企業擬提高壓鑄水平和生產效率,提升產品技術水平,擴大生產規模,但需要大量采購煉渣鋁粒和設備,一時陷入了資金困境。
上饒市分行了解情況后,積極發揮特色優勢,以金融創新為抓手,主動深入該企業園區,加大對“專精特新”科技創新企業的服務力度,有效促進各類產品服務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并根據該企業的實際情況優化授信方案,以“科技信用貸+房產抵押貸”的方式,為企業增加授信額度,成功發放了3000萬元貸款。
“可以說,在郵儲銀行的金融扶持下,我們加速發展,光廠房就由原來的2.5萬平方米擴增至如今的近5萬平方米,鋁錠產量也翻了番,現在年產量已達10萬噸。”該企業負責人欣喜地表示。如今,在郵儲銀行的金融支持下,該企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取得了15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其生產的鋁錠除用于自身活塞生產外,還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非洲等世界各國,深受客戶青睞。
助企實現“綠色化”
“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從開工建設到投入生產,我們只用了1年。”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衛棉紡織集團”)董事長陳可霸回憶說。
如何解決傳統紡織行業用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難題?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評估后,陳可霸帶領企業走上了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道路。為了加快投產速度,他們一邊培訓、一邊生產,全力釋放產能。
因企業擴大規模,研發投入、人員工資、設備維護均需大量資金,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流動資金出現了較大缺口。“郵儲銀行于都縣支行主動上門走訪服務,了解到我們的資金需求后,將普惠金融與綠色產品項目有機結合,為企業量身制定了一套信貸方案,先后為我們提供了兩筆共計3500萬元的貸款。”陳可霸介紹道。
郵儲銀行的金融支持,使江西衛棉紡織集團如虎添翼。2024年,該企業新建1個再生棉高附加值混紡紗“5G+”智慧車間及2條廢棄紡織品循環再生利用生產線,企業產值從5億元提升至7億元。
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是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也是郵儲銀行金融助力企業發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于都縣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將紡織服裝業培育成主導產業。2023年,當地紡織服裝企業已超過3850家,產值達到850億元,于都因此榮獲“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的美譽。
“為全力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各成長階段的金融需求,我們實施分層服務策略,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金融解決方案。”郵儲銀行贛州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普惠金融推介會”“送金融服務進園區”等活動,滿足各類企業資金需求。
提升生態“形象分”
“有了這筆貸款,企業下一步發展壯大就更有底氣了!”得到郵儲銀行吉安市永豐縣支行的資金支持,永豐縣八江水電站負責人的信心更足了。
吉安市水資源豐富。位于永豐縣八江鄉洪家園村附近的八江水電站,是一座引水式徑流電站。該水電站經營多年,設備老化,急需一筆資金用于發電設備維護、高壓線路檢修、拓寬引水渠道、清淤加深加固,確保水電站處于最佳運行狀態,減少能源浪費,提高水電站發電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永豐縣支行客戶經理了解到客戶資金需求后,主動上門對接,到該水電站實地調查,深入了解水電站運行情況。隨后,永豐縣支行提供綠色審批通道,提高貸款審批效率,為客戶發放540萬元貸款,成功解決了客戶的資金難題。
近年來,江西省分行配套綠色金融策略,采取綠色信貸產品貸款優惠利率、傾斜貸款規模、簡化貸款審批流程等措施,優先使用信審及放款“綠色通道”滿足綠色信貸投放,從多方面對企業綠色信貸需求給予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領域產業貸款余額占比在30%左右。該分行還強化人員支撐、精準服務,優化年度區域授信策略,加強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的戰略分析,梳理重點行業、重點客戶近200個及省級重點工業園產業集群名單100個,并制定綠色金融工作方案,擬定綠色信貸發展工作目標,從完善管理機制、建設綠色支行、強化激勵約束、加強產品創新等方面提出30條工作措施,為加快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