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如刀砍斧鑿般的絕壁、一邊是奔騰不息的怒江水,載著滿滿當當的年貨包裹,桑南才騎著摩托車又翻過了一個山頭。
臨近春節,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稱桿鄉郵政所出發,2024年剛剛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的投遞員桑南才,在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上騎行1個多小時,來到了邊境村——勒墨村的一個村民小組,為居住在這里的63歲老人桑叁那一家人,送上他們網購的大米、面條等年貨包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著怒江州的發展,牽掛著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從脫貧攻堅時期的“三區三州”之一,到創造人類減貧史上“一步跨千年”的發展奇跡,跨過建州70周年,如今的怒江州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征程,老百姓的日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硬化路通到村民小組,讓邊寨郵路“鳥路鼠道”成為歷史,大山深溝也已“天塹變通途”。“以前我們要買年貨,得凌晨4點起床,走5個小時到稱桿鄉趕集,再花6個小時背著背簍走回來,從天黑走到天黑。現在想要什么東西就讓孩子網上買,桑南才都能給送到山上來,太方便了!”為了迎接新春,桑叁那家中廚房的房梁上已經掛滿了焦糖色的臘肉,色澤誘人,煮著苞谷酒的大鍋冒著騰騰熱氣,醇厚的酒香彌漫在空氣中。桑叁那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后,家里的生活蒸蒸日上。“我們都感謝黨的好政策!”桑叁那臉上洋溢著笑容,他緊緊握著桑南才的手,久久沒有松開。他知道這雙手被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握過。
山頂上,桑南才為鄉親們挨家送去年貨包裹;山腳下,他的妻子密曉琴作為稱桿鄉郵政所的營業員,正幫著鄉親們打包要寄出山的“年味兒”。“我的姐姐嫁到山東,我年年都給她寄去我們用闊時節的年豬腌好的臘肉,已經寄了十多年了。”近10公斤的臘肉被打包裝箱,帶著赤耐乃村村民歐紀華心中的思念將寄往遠方,他說,“闊時節是我們傈僳族的新年,每年12月20日開始,我們會準備好肉、酒和米飯,歡迎親友來家里,大家一起喝酒吃肉、唱歌跳舞。我希望把新年的快樂給姐姐郵過去。”
怒江峽谷里的郵政服務,一端連著山里的老百姓,另一端則廣闊地延伸至山外的世界。除了投遞和收寄,桑南才和密曉琴創辦的“郵樂小店”,在新春旺季也幫助鄉親們銷出更多的農產品。
天色未亮,桑南才又已經踏上了新一天的投遞路。地處亞熱帶的怒江峽谷,即便在冬季時節,道路兩旁依舊郁郁蔥蔥,一簇簇三角梅肆意綻放,沉甸甸的酸木瓜掛滿枝頭,在風中輕輕晃動,盎然生機為新年增添著蓬勃朝氣。在路上,桑南才接到了雙奎地村村民阿波華的電話,他有一批線上剛剛賣出的農產品要寄出去。
桑南才抵達時,阿波華正站在院子門口張望:“你來啦!野蜂蜜和草果又賣出去了好多,就等你來發貨。”阿波華家里蓋著兩層小樓,后山上種植著400多畝草果香料,養殖著40個蜂箱的野蜜蜂。2014年,在桑南才的幫助下,他開啟了線上銷售,如今成為村里的種植、養殖大戶,收入實現了翻番。“都靠我們的‘托厄哈扒’(傈僳語,意為‘送信人’)幫我賣出去再寄出去,年前一個月我又賣出7000塊。今年能過個好年!”阿波華的幸福感爬上眼角眉梢。
“我們傈僳族過闊時節,也過春節,可以說有‘兩個新春’,所以每到這段時間,大家網購的年貨包裹、郵寄的土特產品特別多,是我們每年最忙的時候。”桑南才享受著這份“忙并快樂著”的感覺。目前,稱桿鄉郵政所每天進口包裹約180件、收寄包裹30余件,“比去年又多了一些”。而為了及時把大家期盼的包裹送達,桑南才與妻子已經3年沒有回山上的父母家過年了。說起新年心愿,平時說話還有些靦腆的桑南才這次卻脫口而出:“我的新年愿望就是把身體搞得好好的,繼續為鄉親們做好服務。”
36年如一日堅守在邊寨郵路上,桑南才用心用情服務,不僅鏈接著“兩個新春”,更鏈接起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幸福跨越。從快遞下鄉進村到邊境村通郵,桑南才投遞的包裹量從最初的每月兩三百件增加到現在的5000多件;從線上網購到電商銷售,桑南才運用郵政線上線下的網絡渠道,助力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初一公里”,讓稱桿鄉的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大山,銷往全國各地。
年貨包裹送進村、農特產郵件寄出村,隨著桑南才的奔波和忙碌,愈來愈濃的年味兒在怒江江畔暈染開來,家家戶戶都貼起春聯、掛起臘肉、擺上瓜子果盤,帶著煙火暖香的裊裊炊煙緩緩升騰,與遠處青山的輪廓相互映襯,共同編織成一幅美好幸福的鄉村新春畫卷……